【英國】Do Something You Are Really Passionate About.

by - 10月 27, 2018



開學第一週是Programme Induction,每個專業學程會請有開課的教授來介紹該年度的課程以及評分標準,聽完若有學生想改學程,也可以提出申請。教授也會鼓勵學生選擇一個真正有興趣、有熱情的學程。

某些課程的評分方式是於期末繳交報告,教授在期中就會先跟同學討論要寫什麼題目,甚至還要先繳交草稿或是跟教授安排時間討論。在那過程中,教授們會不約而同地提醒你 “Do something you are really passionate about”,唯有如此,才能做好你的研究。畢業論文題目的挑選過程也是大致如上。

從一開始專業學程的選擇,到期末報告、論文題目的決定,「熱情」這件事不斷的被提起,那聽起來感覺像是光有「興趣」是不夠的,還要有更強的情緒投注在裡面。

不禁回想過去的求學之路,有人這樣不斷的提醒、鼓勵我們嗎?
好像有點失憶

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,有不同的興趣、不同的個性,但成功的標準好像就是那一、兩個。被期待著應該要跟誰一樣、不要跟人家不一樣,不斷的比來比去,然後忘記其實我們本來就都不一樣。

韓劇《沒關係,是愛情啊》裡的一句台詞說:「這世界上最暴力的語言是像個男人,像個女人,像個媽媽,像個醫生,像個學生…」
這除了說出社會上對特定身分的刻板印象外,更赤裸裸地否定個體的差異性。

求學時被告誡要好好唸書,考上好大學,畢業後找個穩定會賺錢的工作,就這麼一帆風順的。巴特,考上了才發現沒興趣怎麼辦?以前怎麼沒有人說過還會有這種事?沒關係,興趣可以培養的。就這樣咬著牙開始工作,有一天突然發現真正想做的事,卻又被說工作的好好的,為什麼不繼續做呢?即使你提出再多的理由,都不會被認為是理由。

我只能說我是幸運的,唸法律系,不是因為日劇《Hero》的感召,就只是先排除沒興趣的,然後從第一志願開始填。好在我不排斥,好在學習過程中也發現它有趣的地方,也很幸運的考上律師,發現好像也做得來,更幸運的是發現這個工作有意義的那個面向,然後直到33歲才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麼。

現在的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其他的領域,比如說跟公司息息相關的會計、稅務,或是簡報技巧、投影片的呈現等等;下班後也有較多的時間參加與法律相關或無關的課程或講座,例如教育、心理學、行銷、繪本、營養等等,以我現在來看,都是貼近一般民眾生活的知識,也覺得有趣。有時候會想,如果我在學生時代能夠早一點接觸、了解不同的學科,想像可能的工作形態及內容,會不會就走上了另外一條路呢?如果從學生時代就能多方的嘗試、認識自己,是不是就可以稍微縮短摸索的時間呢?

昨天剪頭髮時,問設計師從小就對美髮有興趣嗎?她說對呀,從國小時候就很喜歡編髮、變換造型,國中時瞞著父母到美髮店打工,因手太乾龜裂才被發現,家裡一度不支持,但還是讓她去念美容美髮科。她23歲,已經工作了8年。她說這個工作真的要有興趣,不然會做不下去。我心想,哪個工作不是呢?能夠撐下去的,可能靠的是現實經濟壓力所帶來的意志力。

如果,早一點發現自己的興趣,縱使無法讓興趣成為工作,但如果可以想辦法讓興趣和工作結合,或許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吧。

You May Also Like
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