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心理師聊一聊-2|第一步,覺察

by - 11月 18, 2022


曾經有一段時間,2 歲多的兒子學會了「心情好」、「心情不好」的詞,便每天問「你今天心情好嗎?」我都想了一下,老實的回答:「不好耶」。

連續幾天,我的答案都一樣,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已經處於低潮一陣子了。

具體而言,生理上的明顯反應是每天起床後,會乾嘔想吐,吃飯時胃不舒服、沒胃口,無法放鬆好好吃飯,眼睛盯著Netflix,但思緒不知跑到哪裡去了。情緒上則是容易煩躁、焦慮、不安、不耐煩、生氣,時而大哭。

諮商的起手式,先從問感受開始

我進到晤談室,開始向心理師說明這陣子的困擾。說完,心理師問「當你在說這件事時,有什麼感覺嗎?」

對於這個問題,我下意識的想回答「沒什麼感覺」,但又想心理師應該是要我去「感受」有什麼感覺。我眼睛盯著他,他看著我,正在等我的答案,我又撇開,假裝在思考,這樣的沉默,好不自在。

「嗯...你是說身體有沒有不舒服還是情緒嗎?」我試著問。
「都可以啊,任何感覺都可以說說看」心理師說。

最後,還是以「沒什麼感覺耶」結束這個問題。但回家後,感覺到有些什麼在醞釀

我跟先生說,今天被問「你有什麼感覺?」覺得好怪,平常沒什麼人會這樣子問。而且好像也不是都沒有感覺,心裡似乎有一些什麼,但不知道該怎麼適切的表達出來,而且講出內心的感覺,好像是很私密、無法輕易揭露的事。

所謂的自我覺察,就是你能不能夠覺察到你此時此刻的狀況,你感到生氣嗎?焦慮嗎?不安嗎?委屈嗎?沮喪嗎?悲傷嗎?還有其他情緒嗎?

「你現在是什麼感覺?」這樣的提問,就是幫助你啟動自我覺察的開關


接著問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?

曾聽過一個說法,男性唯一被社會容許的情緒是「生氣」,其他的情緒似乎會讓人與脆弱連結,這在傳統男性威嚴形象的框架下,是不被允許的。但人不會只有一種情緒,「生氣」或許是第一層情緒,但在「生氣」底下可能是委屈、失望、挫折,這才真是更深層的真實感受。

「你可以說說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嗎?」、「你為什麼會感到焦慮呢?」、「為什麼是委屈呢?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委屈呢?」

透過述說不同情緒發生的原因,一層一層抽絲剝繭,心理師沒有給什麼具體建議或方式,而是透過不斷的提問,協助釐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。而藉由這樣梳理的過程,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看見,也更認識自己,了解自己在面對怎樣的事情會有怎樣的情緒反應,光是知道自己是怎麼一回事,就是一股安心的力量

當然心理師也不是單純的提問,他會適時的抓住一些自己不以為意的關鍵字,有意識的引導你繼續朝這個方向探索;或是在你講了一堆事情後,在一團迷霧中,連結了完全不同情境的A、B、C三事件,讓你看見真實的自己,然而這個真實的自己,你可能會失望,但這就是你,要學習的是如何接納與理想有落差的自己

延伸閱讀:
《讓感受自由:2000所學校都在上的耶魯大學情緒素養課,學會解讀與表達情緒,開啟被忽略的最大潛能!》→ http://bit.ly/3gf3tfd

You May Also Like

0 意見